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1) 零首期,零供款,多層樓,有可能嗎?

當然有可能,香港~150萬個私人物業統計處-2017年房屋統計報告當中,很多業主都有可能做到。其實之前亦有很多人講過,只不過是大部份業主都不在意去做。

做法一字咁淺「加按 > 買樓 > 收租」!

假設例子:某個業主2010(當年中原城市指數~80點,而2017年已升到~160點)美孚新邨買了一個500萬的房單位,當年做了7成按揭350,現在樓價已升到1,000萬,銀行按揭還剩300萬。如果以現時6成按揭標準,即還可加按多300萬出來買樓收租,假設分20年供款,以2%利率計算,每月供款~1.5當然供款能力要達到銀行要求

...鬼唔知咩,但香港樓價高,收租回報率低,仲要畀15%印花稅,唔係好啱數囉!

Exactly...所以我唔會叫人現時係香港買樓收租,而係在外國買。

...全世界咁大,買邊度收租最好?

如果你曾經在外地生活或讀書,又或者你有親戚朋友已經移民外國,對當地樓市有一定的認識了解,無論在歐洲、美加、澳紐、東南亞、甚至在非洲買樓都無所謂當然政局要穩定,因為全世界每個地方都會有筍盤,只要唔好「隔山買牛變隻猪」就可以了。

其實投資買樓,唔使一定要追求買到全世界最好的物業Best of the best 買到心中的「理想合理回報」物業就可以了。

何謂「理想合理回報」以香港的物業作比較,現時將軍澳樓齡10年內的兩房單位售價約~600萬,市場月租金約~1.5萬,扣除差餉地租 / 管理費 / 物業稅後,月租收入約~1.25萬,年租收入約~15萬,回報率約~2.5%。如果你有兩個類似上述的美孚單位,向銀行加按600萬來買上述的將軍澳單位收租,每月的按揭供款約為~3萬,即每月收租後還要補貼多~1.75萬作供款。雖然是零首期加按作首期買多層樓,但並不是零供款,所以並未符合我的「理想合理回報」要求。我的要求是要做到/或接近零供款,即收租已足夠供款利息+本金)。

很多人認為,今時今日係香港買樓,雖然租金收入唔多,但比起存入銀行幾乎無利息,都算係一個保本增值的方法。所以點解現時仍然有咁多人,係香港排隊買樓收租。

但過去7香港樓價升得實在太瘋狂,升幅拋離同期GDP增長(2010年約17.76千億港元 / 2016年約24.89千億港元),而恒生指數2010 - 2016年都是平均在~22,000點上落徘2017年底狂升到~30,000點)。樓市隻牛已經令到很多香港人認為香港樓價只升不跌,最多都係大漲小回,因為香港地少人多,供應量不足連啲專家都係咁樣講嘅

香港樓價的真正升原因,及未來跌市的誘因,本人有不同的見解,在後續的文章會詳細解釋。

現回頭先講番「加按 > 買樓 > 收租」的投資策略,既然香港現時唔係「理想合理回報」的買樓收租地方,邊到才是?我推薦其中一個較為理想的地方,就是英國的曼徹斯特,點解?以下簡單解釋一下。詳情見補充資料

英國是全球其中一個主要的經濟體系,行業當中無論金融、科技、醫療、教育、能源、旅遊、媒體、農業及工業等,都是在全球中較為發達及先進的國家,這點相信大家都無庸置疑。

雖然英國近來受脫歐政策的影響,匯價下跌了很多,但這反而降低了投資的成本,吸引了更多的外來投資者及旅遊消費者。除非將來歐盟及美國的前景會比現時好三個財主佬,英國已帶隊離場,法國大選僅僅撲出12碼,德國雖然保住陣腳,但養住班難民外援都幾頭痛;而美國個傻佬又唔知幾時被人趕出場),否則英鎊假以時日都有機會重回正軌,為投資者帶來一些額外的匯價回報正如早幾年日元下跌帶來的經濟效應。相信超過一半英國國民深思熟慮的決定,應該總有它的道理。

而英國首都 - 倫敦,一向都是全球當中熱門的投資地點。但近年被內地及中東富豪將樓價推高,成為全球平均樓價最高的地方之一,租金回報率亦開始滑落,與香港不遑多讓。

因此我不會建議大家現時買倫敦物業,而是建議買近年外地物業市場,冒起得最快的英國第二大熱門城市 - 曼徹斯特詳情見補充資料。君可見現時香港幾乎每星都有曼徹斯特的樓盤展鎖會,而且賣得非常之好,不少香港人已經是曼徹斯特物業的業主,反映出市場資金尋求出路的熱刺。

但現時在香港展銷推售的英國樓當中,全部都是一手發展商的樓盤或樓花,當中有些是舊樓翻新的項目,有些更是業權分產的Dormitory物業,售價方面亦未必是真正的市場價格,通常比同區的同類型二手市場單位高10%-20%樓價。只不過因當地樓價比香港平很多,所以大部分不熟悉當地市場的買家,沒有察覺付多了樓價。

發展商將樓盤在海外銷售,理所當然希望得到更大的利潤,而且還要支付廣告費及銷售代理佣金,羊毛一定是出在羊身上,正如買新車一定比二手車要貴。但作為投資者買樓收租的你,在租金收入差不多一樣的情況下,是否一定要買新樓給租客住。

新車落地變八成,新樓售出後就是二手樓,樓價當然不會即刻變八成,除非是發展商已賺多你二成。香港人普遍認為,同區新樓與同類型10年內的舊樓相差二成樓價是正常的事,這在地產市場上升時是正確的。

但曾幾何時1997-2003年期間香港樓市曾經出現過一手樓與二手樓同價,甚至低於二手樓的境況。發展商更提供達到九成的二按,甚至零首期,簽個名就可以做業主。最慘的就是當年那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同埋那些受政府提供夾心階層/首次置業貸款的市民,冇賺過磚頭錢就變咗做負資產,有些仲要破埋產。即使今時今日樓市上升,都冇得沾手翻身,因為銀行唔會借錢俾有破產記錄的人。40歲以上的香港人可能對這個慘況還有些印象,不過大部分的傳媒和當年叫人買樓的專家就唔敢再舊事重提了。

咦!今時今日香港有部分一手樓盤都好貼近二手樓價,發展商仲提供二按及送釐印等優惠...唔通嗰班幾佰萬年薪嘅發展商高層,真係睇通樓市,知道風雨欲來,幫老板盡快出貨清倉!?咁樣嗰班排隊入貨嘅市民咪隨時好似當年一樣,接火棒坐艇,變成負資產,再捱多十年才見家鄉,人生有有幾多個十年...

言歸正傳,曼徹斯特的二手樓價普遍是倫敦或香港的三至五分之一,即約港幣200萬就可以買到一間市中心的三房單位,月租約為港幣12,000元,扣除管理費、地租及什費後,回報率都有5%或以上參考樓盤。雖然曼徹斯特樓價升幅,沒有像香港早幾年那麼大,但作為英國的重點發展城市,大量外來公司及就業人口,對市場健康發展有一定的支持。另外多間大學及專上學院帶來的外地學生,對租務市場有亦有一定的承托能力。

真係咁筍唔好淨係聽我講,大家可上英國的二手網站: Rightmove.co.uk Zoopla.co.uk,搜尋Manchester M1-M5地區的三房單位,睇下而家人哋二手樓放售緊幾多錢?同類型單位又租緊幾多錢?再睇埋真實的成交記錄,你才說...原本真係咁筍

既然找到了目標,咁點樣才可以安全穩陣,又方便快捷地,用真實市場價「隔山買牛」?

在補充文件中講到,曼徹斯特的中心區域是在M1-M5+M15+M50,用英國二手網站Rightmove.co.uk Zoopla.co.uk 可搜尋到自己喜歡的心水單位。

但單憑網頁的資料及圖片,好似唔夠真實及無現場感受Exactly...好彩現時資訊科技發達,用 Google Map 加埋 Google Earth 軟件已經可以眼睛想旅行,感受比較真實的現場感

當找到心水樓盤時,用Google Earth 3D 功能,立體地觀看物業的外型及高度感覺, 再用Google-Map街景功能落地行街,睇清楚現場實景的街道情況,附近的大廈外型,有冇車站、餐廳、酒吧、超市等設施?

買樓咁大件事,單憑「眼睛旅行團」都唔係好安心的話,我這個旅行團導遊可親身帶團到現場考察。但當然冇免費午餐,硬係要代付機票同酒店費用啦。如果相比起能慳番一兩成樓價,實際上支出比例又唔算好大啫。不過,大家能夠在網上完成揀樓程序就最好啦,除非你真係唔介意使多些錢去現場視察。

無論眼睛旅行團,或者實體旅行團,出發前都要對目的地深入了解,就讓我在下編文章,講解一下「買樓自由行」的景點行程。



文章中之資料為網上搜集及其他媒體報導中節錄,可能時間及數據會有所偏差,只可作為分析參考資料,本人聲明並不能確保其準確性及負責因而引致的投資損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